北政发〔2016〕30号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5〕59 号),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树立科学旅游观
(一)准确把握科学旅游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准确定位,紧紧围绕旅游强市建设,加快构建以北海银滩、涠洲岛为双核、以北海老城和合浦系列景区为两翼的“双核双翼”发展格局以及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生态文明乡村、新农村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相统一,把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作为推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作为推动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突破口,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明确改革目标。通过深化旅游综合改革,整合和优化部门职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坚持“双核双翼”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全市旅游发展布局。坚持扩大开放、合作交流,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市场驱动、共赢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北部湾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广西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国内一流的滨海旅游休闲胜地。
二、深化旅游综合改革
(三)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市旅游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旅游相关行业和旅游管理的职能,形成对旅游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畅通旅游部门与各职能部门的合作渠道,旅游部门要与宣传、教育、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海洋与渔业、林业、文化、卫生计生、体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共同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构建大旅游格局;要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商务、环境保护、工商、公安、投资促进、金融等部门,进一步优化旅游投资和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切实发挥各类旅游行业组织的作用,推动旅游行业组织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行业自律的组织者。
(四)优化规划编制方式。各地各部门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城乡统筹、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发展等各类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改革规划编制方式,旅游资源富集区要采取旅游发展规划与相关行业规划“多规合一”的编制方式,形成科学的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强化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引导约束作用,建立健全旅游规划编制、论证、审批、执行、监督、检查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大落实督查力度。
(五)推进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进一步探索旅游用地改革路径和创新模式,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用地在用地管控、用地保障、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新突破。制定重大旅游项目准入标准,科学确定重大旅游项目,严格实行重大旅游项目准入制和退出机制。编制北海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切实做好重大旅游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工作,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多渠道保障重大旅游项目用地需求,尽量减少改变用地类型的旅游项目占地规模,提高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城镇和乡村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扶持政策,探讨土地租赁合作模式,增加农民收益。拓展旅游用地来源,扩大旅游用地空间。引导旅游产业用地管理实现科学、节约、集约、高效,促进旅游产业用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和统一。
(六)推进旅游产业资本化运作。政府引导,完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融资。鼓励开展门票质押、景区经营权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私募股权等方式筹措资金,支持旅游企业上市;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投入旅游业,鼓励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参与政府主导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鼓励北海市各平台公司投资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七)推进景区“三权分离”改革。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鼓励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市场化经营,进一步盘活国有旅游资源,激活景区市场活力。
(八)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水电气同价等政策。彻底清理规范涉及旅游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涉企收费一律取消。支持和规范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依照市场公平原则,可以购买旅行社、星级饭店提供的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服务,旅行社开具的发票依法作为报销凭证。降低酒店餐饮业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费率,实行酒店餐饮业与其他行业相同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费率。扩大银行卡在全区旅游行业的受理范围。
(九)完善特色旅游名县创建机制。着眼于强特色、树品牌,打造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以点连线、以点带面,促进全市旅游业均衡发展。严格按照自治区制定的旅游名县考核标准,采取分级负责、动态管理、差别化考核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上榜的名县予以重点扶持。
(十)转变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考评体系,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突出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等内容,建立差别化考核机制,对发展旅游业条件较好的县区,应把旅游发展综合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三、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十一)推动旅游产品结构转型。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推动我市旅游产品由传统观光型向高端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型转变。把旅游产品升级作为提升旅游产业运行质量的核心,在做精原有旅游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体验、健康养生等新型产品,不断延伸工农业和文化体育旅游产品。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低空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环半岛海上旅游、跨境自驾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重点培育消费水平较高、环境条件较好、旅游服务规范、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量的高端旅游产品,包括高端运动型旅游产品、高端健康养生产品、高端置业型度假产品、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大型会展等。
(十二)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北海旅游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的作用,从确定年度重大旅游项目清单到及时掌握和协调解决旅游重大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程跟踪服务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重大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对涠洲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北海北部湾海洋服务基地、中信国安·北海第一城、邮轮码头、冠岭项目等新业态重大旅游项目,要优先推荐纳入自治区旅游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全面推进全市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十三)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围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依托我市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着力发展乡村养生度假、康体运动、生态休闲、异地旅居、农事体验、民俗节庆、自驾游营地等旅游新业态。建设一批旅游村镇、古村镇、旅游扶贫村屯、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等,构建乡村休闲旅游带等旅游集聚区。依托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生态农业新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集聚区或综合体。开展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质量等级评定,积极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森林人家等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推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十四)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合理优化布局,促进休闲度假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积极打造自治区级海洋休闲垂钓示范基地。加快开发房车旅游,制定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海洋旅游。创造条件建设慢行绿道。
(十五)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内涵,加快推进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体系,开发有特色、有品质的红色旅游产品,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对重要革命文物、遗址遗迹、纪念地、故居的维修和保护,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及陈列布展工作。重点打造老城历史文化游等 “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在全区市场具有很强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热点线路。加快创建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推进北海老城景区等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
(十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养文”,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挖掘和整合北海历史、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北海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北海旅游文化内涵。以历史文物古迹为依托,精心打造以北海老城、汉文化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北海银滩、金海湾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度假休闲游;以涠洲岛为代表的海岛生态休闲游;以海洋之窗、海底世界为代表的海洋文化特色游;以东盟海上旅游航线为代表的海上丝路跨国风情游等。创新旅游与演艺相结合发展模式,开发旅游影视与动漫作品,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十七)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提高对发展工业旅游的认识,将工业旅游纳入全市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园区时,应当规划设计好工业旅游的参观线路,使园区经济发展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强化工业旅游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丰富工业旅游产品内涵,促进工业产品与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主动完善各项工业旅游基础设施,从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细微化上提升工业旅游的品质;对具备条件发展工业旅游的大型品牌企业及工业园区,如北海工业园区、合浦县工业园区等,要积极引导,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新建工业旅游项目,比照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减免相关报建费用;将工业旅游纳入全市旅游宣传推广计划,加大对工业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
(十八)提升研学旅行水平。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研学旅行,使学生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区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支持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加强研学旅游市场监管,引导研学旅行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充分挖掘我市红色旅游资源,打造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队伍艰苦奋斗廉洁教育、离退休老年人回忆革命往事等红色旅游研学体系。
(十九)拓展养生养老旅游。促进旅游业与休闲养生、健康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策划和开发适合老年市场的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支持旅游度假区开发适合老年人休闲养生养老的旅游产品。规划引导各类景区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适当配备老年人、残疾人出行辅助器具。鼓励地方和企业针对老年旅游推出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充分利用北海良好的气候与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健康养老旅游项目。
(二十)加大旅游扶贫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原则,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参与景区景点以及乡村旅游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旅游扶贫与富民相结合。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多渠道筹措旅游建设资金,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加大对旅游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探索建立各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和试验基地。发挥对口扶贫作用,引导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产业、市场、企业向贫困地区旅游产业转移和输出,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十一)开发旅游商品,扩大旅游消费。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研制和生产档次高、创意新的名、优、特、新、奇旅游商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北海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宣传和销售。加大对旅游商品新产品、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工作投入,支持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人才队伍。重点挖掘、开发具有北海特色和地方特征的工艺美术品、绿色风味食品、保健品、土特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旅游日用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整治规范旅游商品市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鼓励各县区推出旅游必购商品名录,加大旅游商品宣传。尽快实施入境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提高入境游客购物消费水平。
(二十二)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整合全市宣传、文化、广电、出版等资源,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旅游宣传的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进一步提升“南珠之乡,休闲之城”旅游整体形象品牌。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协同、上下互动的联合宣传机制,有效利用各种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多形式、广覆盖,增强独特性、吸引力,形成宣传推介北海旅游的强大声势。以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推介我市特色优势旅游产品与服务,重点宣传推广滨海休闲旅游、高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等产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筹组织,逐步实现我市旅游宣传促销专业化、市场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整合资金和营销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客源市场进行持续宣传推广。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三)构建旅游大交通格局。加快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网络、航运建设,着力完善景区景点连接高速公路的旅游公路网,加快高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通往景区旅游道路建设的投入,把通往重点景区的公路建设优先推荐列入市级和县区交通建设规划,按轻重缓急制定年度计划,积极推进实施。争取50%以上的4A 级以上景区与区域骨架公路连接线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3A 级景区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建立安全、顺畅、优质、实惠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依托高铁站点、机场的旅游集、疏、运体系建设,实现高铁站、机场、公共交通、旅游专线间的无缝对接,形成交通枢纽—集散中心—旅游景区的旅游集散体系;完善旅游城镇与主要旅游景区间的公共交通,在全市开通旅游专线车和观光巴士;围绕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航线开发,将涠州岛旅游码头纳入北部湾港发展规划,加快我市沿海观光旅游航线及码头设施建设。
(二十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方便游客及时获取游览咨询、市场动态、安全提示、服务质量等旅游服务信息;加快旅游交通标志牌、旅游导览图、停车场、汽车旅游营地等建设,形成标识完善、服务配套的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通过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旅游街区等的旅游厕所档次和管理水平。到2020 年,在我市机场、汽车站、高铁站、国际客运站或游轮等海上游客运码头、城市商业中心,以及重点景点景区等游客集散地、人员流动密集地,建成20 个以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100 座以上A 级旅游厕所;在市区及涠洲岛景区,建成2个以上旅游集散中心;选择合适区域建设汽车旅游营地。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旅游”技术,实现旅游业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重点建设一批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景区。促进电子预订、电子支付、网络营销等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一批以旅游为主营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推进游客密集区域的WiFi 覆盖,到2020 年,基本建成以主要景区为核心,涵盖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要素的一体化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信息化水平。
(二十五)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要依法履行好旅游安全主管、监管职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市级、各县区旅游部门及企业,要落实应对措施,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拓宽发布渠道,及时在官方网站发布所属地旅游的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旅游监控系统的建设,做到全市景区监控全覆盖,尽快建立健全景区流量监控体系,准确掌握最大承载量,不断完善客流量监控措施和分流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加强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强化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管理。体育、质监、公安、交通运输、海事、安监、民用航空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类、特种设备类、陆上交通类、水上交通类、空中交通类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各类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经营安全有序。加快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把旅游应急救援纳入全市及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综合利用公安、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和处置。不断完善旅游保险保障体系,监督各旅行社依法依规、按时足额购买责任险,积极向参团游客推介购买意外险,各景区、游乐园等门票应包含意外险;不断提升出境旅游保险保障和服务水平,推广出境游客安全信息卡,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发生问题能及时妥善处理,增强全社会旅游安全意识。
(二十六)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相关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接待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旅游、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要加强联动,重点打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黑社”、“黑导”、“黑车”、“黑网站”、“黑景(区)点”等非法行为。建立违法违规旅游企业、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旅行社、A 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级退出制度,对违法违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曝光。发挥行业协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引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推动文明旅游工作,引导旅游者文明出行,杜绝乱刻乱画、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认真落实《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广西实施细则》,与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涉旅企业联动,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全市游客满意度调查,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政府主导的整改机制。
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二十七)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以建成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中心,全面加强与泛北部湾地区各国的合作,打造以海上跨国邮轮度假旅游为主体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与泛北部湾地区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北部湾旅游联盟”等区域旅游发展合作,建立“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促销联手、管理协调”的良好合作机制,推动无障碍旅游的进程。积极推进南广、贵广、湘桂等高铁旅游带旅游线路开发,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旅游发展合力。
(二十八)完善旅游开放合作机制。发挥北海面向东盟、比邻粤港澳的优势,打好东盟牌和粤港澳牌。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和港澳台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北海至香港、泰国空中国际旅游航线,逐步向东盟其他热点国家拓展,构建国内主要城市经北海至东盟国家的航线网络,提升北海面向东盟的航空竞争力。积极组团参加东盟、港澳台等境外大型旅游会展活动,宣传推介北海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扩大北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十九)全面开放旅游市场。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吸引跨国公司、集团公司等大型旅游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销售中心。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
(三十)争取入出境便利化措施。推动实行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动我市符合规定条件的对外开放口岸开展外国人过境免签或入境口岸签证业务,争取桂林机场口岸实施的东盟十国旅游团队144 小时入境免签政策的停留区域扩大到北海市。争取赴港澳台个人游试点城市由南宁扩大到北海。优化邮轮出入境政策。推动“两关一检”,不断提高口岸服务水平。
六、完善旅游发展政策
(三十一)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强化带薪年休假制度,在安排职工分批进行带薪年休假的同时,落实好壮族“三月三”带薪休假制度。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假。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市人民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每年对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三十二)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全市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桂政发〔2013〕35 号)要求,严格抓好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产业融合政策、旅游富民政策和配套扶持政策等的落实工作。对国内外企业、旅行社、个人采用包机模式运作国际、地区航线航班的,按照自治区、我市航线培育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给予补助。对旅游景区以外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共厕所、游客休憩站点、旅游停车场、景观绿化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供应。
(三十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北海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优先将旅游专业列为特色专业予以扶持,加强北海旅游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完善旅游人才交流引进和培养使用激励机制,鼓励旅游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精通旅游策划、经营管理等的高端人才。加强旅游从业人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出台高级导游的免费培训及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
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各自辖区旅游业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市发展改革委、旅游发展委要定期汇总各县区和各部门对本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开展督促检查。各级旅游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组织协调配合,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7月4日